阅读量:747
近日,欧洲主要国家包括德国,法国,西班牙等共同签署了一个协议,表示要联合起来发展欧洲的半导体产业,在声明中特别提到了欧洲需要加强在芯片设计和生产领域的能力,提升欧洲在国际半导体市场的地位。这也是首次有国家明确提出要在具体的半导体产业链环节做出改变,众所周知,芯片是具有战略地位的产品和技术,以往只要在整体产值上领先就可以称之为芯片强国,不过如今游戏规则已经改变,光是产值已经没有用,在每一个环节都有拥有优势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具体来说,衡量一个国家半导体产业的强弱,需要从四个方面来加以判断,包括设计,材料,芯片制造设备和生产。不同于其它产品,芯片的这四个环节在重要性方面日趋均等,也就是说,每一个环节都非常重要。设计处于产业链的最顶端,其重要程度不言而喻,而且这也是美国最擅长的领域;材料方面,最近的例子就是日本对韩国的半导体材料出口限制,凸显了材料的战略价值;芯片制造设备更是掌握在少数国家手中,成为国际产业,技术制衡的工具;在生产方面,自从台积电将制程工艺的进化演绎得炉火纯青后,这种生产能力一时间变得炙手可热,成为地缘战略家争夺的战略资源。
不过正是由于半导体产业四大环节的存在,国际芯片生产已经形成了合理的分工体系,没有一个国家能在以上四个领域均占得领先优势。即使是美国也不例外。美国的芯片设计在全球独占鳌头,这一领域排名前三的企业均来自美国,它们是博通,高通和英伟达,此外AMD,赛灵思包括苹果也有极具竞争力。美国的半导体设备产业在全球同样处于垄断地位,拥有除光刻机以外几乎所有的设备生产能力。美国唯一的短板是材料,目前大部分的材料企业尤其是硅晶圆制造商都已经迁移到亚洲,包括英特尔在内,美国企业主要依赖日本信越化学,胜高以及德国世创的供应。
在欧洲,在芯片制造设备领域有阿斯麦(ASML)和ASM(先晶半导体),在材料领域有世创,林德气体,巴斯夫等。在芯片制造领域,欧洲企业尽管不乏英飞凌这样的芯片巨头,不过主要业务都集中在汽车领域,而在处理器设计,生产领域,欧洲乏善可陈。日本作为芯片大国之一,在材料和半导体设备领域两大环节拥有优势。在材料领域,日本企业占据了硅晶圆市场的半壁江山;在半导体设备领域,日本企业与欧美企家业分庭抗礼,全球前15大设备供应商,来自日本的就有7家之多。日本坐拥两大优势,不过在生产和设计环节就比较弱。
韩国同样是芯片大国,不过在四大环节中能占优的却只有一个,就是生产环节,除了存储芯片强势外,三星电子在晶圆代工领域仅次于台积电。其它设计,材料和设备相对来说,都比较弱。因此在与日本的半导体之争中,尽管韩国拥有全球最大的芯片企业之一,一样避免不了受制于人。
出乎意料的是,中国台湾省在四大环节中,比较强势的竟然有三项,与美国处于同一水平,这三大领域分别是制造,设计和材料。制造方面有台积电坐镇,就不多说了;设计方面,联发科是全球第四大芯片设计企业,实力仅次于美国三强博通,高通和英伟达;在材料方面,环球晶圆是近年来发展最快的硅晶圆制造商,通过一连串的收购,包括最近与德国世创达成收购协议,环球晶圆已经一跃成为仅次于日本信越化学的第二大供应商。台湾地区唯一的弱项是半导体设备,因而也避免不了要用到美国企业的技术。
那么中国的情况如何?虽然中国芯片的发展经常被“卡脖子”,不过不可否认的是国内的芯片设计已经跻身世界先进水平,代表性的企业包括华为海思,中兴微电子,紫光展锐等。在制造方面,目前国内已经具备一定的水平,处于技术突破的边缘,中芯国际如果顺利实现新一代工艺的量产,无疑将会使国内芯片制造的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由于美国的技术封锁,中国不可避免的要走向全面发展的路线,即在生产,设计,材料和设备四大领域齐头并进,只有这样,才能打破国外的垄断。
客服热线
400-618-9990 / 13621148533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