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厂商动态>>2022年,这10件事影响了汽车半导体行业

2022年,这10件事影响了汽车半导体行业

阅读量:446

分享:
2023-02-06 14:10:09

2022年,对于汽车半导体行业来说,依然是一个丰收年景。

尽管从年初开始,我国汽车行业先后经历了疫情反复、供应链受限、原材料价格上涨等重重考验。但即使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汽车行业依然取得了不错的发展成绩。

据中汽协的数据,2022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和2.1%;其中,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12.1个百分点;出口方面,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311.1万辆,同比增长54.4%,出口量首次突破300万辆,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汽车出口国。据其预测,2023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将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预计销量有望超过900万辆,继续保持快速发展的态势。

2022年,芯八哥深度聚焦汽车的“电动化”和“智能化”趋势,持续跟踪和挖掘汽车以及汽车半导体相关的产业逻辑和产业趋势。接下来,随芯八哥一起来回顾下2022年汽车以及汽车半导体的那些事儿。

汽车电动化持续演进,超级快充将逐渐成为电动汽车的标配

新能源汽车的出现不仅减轻了环境压力,还为人们的出行生活带来了便利。不过,由于发展时间较短,技术不够成熟,新能源汽车充电时间长、续航时间短、安全等核心痛点还有待解决。

(一) 基于碳化硅的OBC产品方案逐渐推向市场

车载充电机(OBC,On-board Charger)是指固定安装在新能源汽车上的充电机,具有为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提供安全、自动充满电的能力。充电机依据电池管理系统(BMS)提供的数据,能动态调节充电电流或电压参数,执行相应的动作,完成充电过程。使用交流充电桩充电的新能原汽车需要搭载车载充电机。

根据NE时代的数据,2022年1-11月,新能源乘用车OBC装机量累计445.29万套,同比增长85.26%。据其测算,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国内新能源汽车OBC市场规模2026年有望达到300亿元,五年时间将实现三倍增长,由此带来的对 IGBT、MOSFET以及被动元器件等需求也将水涨船高。

从OBC供应产品来看,输出功率上,6.6kW和3.3kW是供应的主流产品,特斯拉较为特殊,采用的是10KW高功率版;输出电压上,弗迪动力、威迈斯的OBC产品已经开始配套800V整车。推出进程方面,国内已经在OBC上导入SiC功率器件,如威迈斯、英搏尔、欣锐科技等企业均发布了基于碳化硅的OBC产品方案。

(二)超级快充能有效解决充电及续航焦虑

充电慢是目前新能源车行业的核心痛点之一。近年来,海内外车企和科技巨头为了解决充电问题,做了大量的研发工作。

从市场主流车企发布的相关超级快充方案来看,目前较多的使用的是800V高压系统+超级快充的组合形式,可以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300公里以上,能有效解决充电及续航焦虑,目前已经成为行业的主流应用方案。

在材料选择方面,由于碳化硅具有耐高压、耐高温、开关损耗低等优势,其材料特性使得MOSFET结构能够轻松覆盖650V-3300V高电压,并且和其他材料相比能够节能5%-10%。因此,碳化硅 MOSFET是800V高压系统功率半导体的最佳选择,目前已发布或即将发布的800V高压系统方案大部分都选择采用碳化硅 MOSFET。

目前,众多整车厂商比如比亚迪、吉利、现代、广汽、小鹏等都已经发布了搭载的碳化硅 800V 高电压平台的车型。根据不完全统计,全球已采用或确定采用碳化硅功率器件的有近 30 家汽车品牌,预计在2023年,碳化硅在电动汽车领域的应用仍将延续高速增长的态势。

不过,业内人士也指出,虽然现在汽车超级快充技术发展很快,但是想要在充电时间与续航里程上完全超过燃油车,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此外,超级快充带来的标准统一、电池安全、充电难充电贵等问题仍急需解决。未来只有把这些问题真正解决了,超级快充才能真正的市场化普及。

汽车智能化,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芯片最先受益

汽车智能化整体经历了0-1的产业孕育期后,目前正处在1-10的产业成长早期。

(一)自动驾驶芯片是汽车智能化的关键

智能化领域布局的思路,最值得关注的是决策环节的AI芯片。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不断超预期发展,带动了车规级AI芯片持续增长。

根据东方证券的预测,随着汽车域控制器、中央计算平台被广泛使用,预期我国汽车AI芯片市场规模有望从2020的 14 亿美元增长到2025的 92 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45.0%。

架构方面,目前市面上主流的自动驾驶芯片 SoC 架构方案分为三种:CPU+GPU+ASIC、 CPU+ASIC及CPU+FPGA。从发展趋势来看,定制批量生产的低功耗、低成本的专用自动驾驶 AI 芯片(ASIC)将逐渐取代高功耗的 GPU,CPU+ASIC方案将是未来主流架构。

随着自动驾驶不断往更高级别演进,系统越来越复杂,无论是在性能、功耗还是可靠性方面,对芯片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国外来看,特斯拉、英伟达、高通、intel(旗下Mobileye)等都在快速推出以及迭代其车载自动驾驶的主控芯片;国内方面,目前包括华为、地平线、黑芝麻等车规AI厂商都有在布局车规AI芯片,部分厂商最新的产品算力甚至已经达到了全球一流水平。

不过,目前市场上最先进的车载AI芯片算力也仅在200TOPS左右,而大规模量产使用的算力芯片更是普遍低于100TOPS。因此,围绕着自动驾驶芯片,如何做到低功耗、可接受的成本和高算力,是一个亟需解决的瓶颈问题。

(二)智能座舱芯片已成为汽车厂商差异化布局的重点

智能汽车的关键领域,除了自动驾驶外,另外一个叫智能座舱。

随着汽车智能化的深入发展,智能座舱的产品应用也在不断拓展。从传统的智能座舱六大产品:液晶仪表、中控屏、HUD、流媒体后视镜、行车记录仪、后排液晶屏,到DMS、车内氛围灯、按摩座椅、车载冰箱、智能音响等新型的智能座舱配置也在逐渐引入。

由于为用户的安全性、舒适性、娱乐性提供了更多元化的产品,智能座舱整体价格也提升到了7500-13500元,单车配套价值量为传统座舱产品的3-5倍,技术升级趋势逐渐延伸至上游产业。

其中,SoC 芯片作为智能座舱的算力核心,可将液晶仪表、HUD、车载信息娱乐系统、DMS&OMS、语音识别以及ADAS功能有机融合,从而实现更主动、更全面、更个性的“人机交互”。

未来,高算力芯片将成为各大座舱域控制器厂商的布局重点,高通、英伟达、英特尔、AMD等凭借其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积累,市场份额将不断扩大;除了国外大厂外,国内以华为、芯驰科技、芯擎科技为代表的厂商,也在积极布局座舱SoC芯片产品。随着近年来这些厂商前期研发的产品逐步进入量产周期,或将为汽车芯片国产替代打开突破口。


搜   索

为你推荐

  • M5313单频 NB-IOT 无线模块

    品牌:中移物联

    M5313

    封装/规格:模块我要选购

  • M6312 GSM 2G无线模块

    品牌:中移物联

    M6312

    封装/规格:模块我要选购

  • M6313 GSM 2G无线模块

    品牌:中移物联

    M6313

    封装/规格:模块我要选购

  • M6315 GSM 2G无线模块

    品牌:中移物联

    M6315

    封装/规格:模块我要选购

  • M6316 GSM 2G无线模块

    品牌:中移物联

    M6316

    封装/规格:模块我要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