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元坤资讯>>国产芯片替代不应成为主旋律,合作竞争才能发展
阅读量:625
近日中国半导体协会理事长、清华大学教授魏少军表示“国产芯片替代不应成为主旋律,合作竞争才能发展”。这一言论在网络上马上引起热议,一时间网上有人骂魏教授是买办、公知,也有部分人表示教授说的在理。值得庆幸的是,网络上引起的争议恰恰说明了国人对国产半导体行业目前现状的担忧与期望。
我们真的还有必要“闭门造车”吗,答案是肯定的!
骂声的背后是国产半导体“卡脖子”的尴尬
从近几年开始,美国就不断以安全、贸易保护等问题不断对中国企业实施制裁。尤其是在疫情影响下的今年,更是对代表着国内科研水平处于第一梯队的华为公司进行技术封锁。
无理要求任何使用美国技术或设备的企业不得向华为出售芯片,直接导致华为海思自研的麒麟芯片被迫停产,从而出现“只能设计芯片,却无法生产”的尴尬局面。国内舆论随之而来的也都是诸如“相关产业必须加速进行国产替代、核心技术不能被卡脖子等等“去美化”的声音。
随着美国大选结果逐渐浮出水面,对中国动不动就实施贸易制裁、技术封锁的特朗普下一届总统生涯或宣告落幕,这一结果无疑给众人传递出一种中美关系会重归于好的讯息。而恰巧这个时候,魏教授发表了文章开头的观点,恰好击中了人们的痛点。
这种感觉给人就好似,好了伤疤忘了疼。的确我们自己的部分科技产业平时宣传的很高端,但关键时刻竟然还要看别国脸色。人们一旦出现此类心理落差,难免会招致骂声。
“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时代已过去
其实在建国初期很多产业一穷二白,国产集成电路也是刚起步,但是那时候科研人员都是勒紧了裤腰带搞科研。直至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我国的集成电路产业曾一度领先于日韩企业。
但是任何产业在发展的过程都会面临着“自力更生“或是”造不如买“的选择。随着八十年代市场的逐渐开放,很多产业都逐渐选择走”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发展路线。
那为什么有“造不如买”的发展思想呢?当然是选择短期利润最大化的利益驱使。这种思想在今天看来,是多么浅显简单却又很短见,至少对于国产半导体集成电路产业来讲是这样。正是因为这种思维,导致国内半导体等等众多产业逐渐走向过度依赖化的今天。
诚然,对于个体企业而言,选择利益最大化是企业经营的目的,自主研发也许会耗费大量的资金,但是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只有掌握了核心技术,才能拥有行业的绝对话语权。
近十多年来,国内逐渐出现由简单的生产代工、服务制造向技术科研、创新方向发展,这种试图打破过去固有的经济结构模式的苗头,如果继续发展下去势必会影响世界格局,这也让美国这种老牌资本主义国家感到不安。因此才会出现西方世界以各种“莫须有”的罪名强加在中国企业身上以便实施制裁。
也许是如今的国内半导体投资的乱象,才会让魏教授发出如此感慨,但是我们更需明白的,合作共赢的前提是势均力敌,不然没有话语权,还有很多个“海思麒麟“会停产。
合作竞争的本质是不脱离技术进步,因此国内半导体产业在扩大体量的同时不能盲目发展,更不能脱离市场。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培养核心技术留住人才是国产半导体发展的关键。
国产化的道路注定是无比痛苦的,但以后的发展途径却是受益无穷的。
客服热线
400-618-9990 / 13621148533
官方微信
关注微信公众号